南平市博物馆 “十三五”(2016-2020年)发展规划
时间:2015-12-23
所属栏目:本站公告
点击:137次
为明确南平市博物馆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全面推进南平市博物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福建省“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专项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南平市博物馆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加强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
(一)武夷新区博物馆建设
根据市政府武夷新区博物馆建设规划要求,南平市博物馆参照省内地级市博物馆的建设情况以及本地实际情况,结合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为新区博物馆建筑面积及区域功能划提交设计方案,力争建设一个功能健全的现代化博物馆。
(二)完成基建收尾工作
积极配合市财政完成博物馆大楼主体工程、一至四层装饰工程、负一层及六层装修工程、陈列展览及场景布置工程等工程的基建尾款结算工作。
(三)硬件设施提升
新建和改造博物馆消防安防设施、藏品保管设备、陈列展示设施和场景,推进博物馆陈列展示和库房保管条件提升达标。
二、加大投入力度,充实藏品体系
南平市博物馆作为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将继续丰富地方特色馆藏,同时加强多门类的的综合性收藏。积极开拓收藏渠道和途径,把捐赠和征集作为博物馆获得藏品的重要途径,做好社会收藏群体的联系和服务工作,鼓励社会收藏群体捐赠藏品或委托博物馆保管利用。进一步完善考古出土文物管理,做好考古发掘品的依法收藏保护。创新馆际藏品资源交流共享机制,通过依法调拨、交换、借用等方式,对博物馆藏品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优化配置,提高保护利用效率。
三、加强博物馆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针对目前南平市博物馆存在着的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的现状。未来几年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一是严把从业人员入口关,强化博物馆从业人员任职学历、专业背景、品行要求,建立从业人员上岗培训制度,加强岗位管理编制。
二是完善培训培训体系,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通过继续教育、馆际交流、专题培训等方式,提高整体业务素质。
三是壮大博物馆志愿者队伍,拓展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领域和范围。
四、提高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
(一)多措并举、打造精品临展
陈列展示、社会教育是博物馆的基本任务,也是博物馆立足于社会的基本条件。近年来,随着博物馆免费开放,南平市博物馆从实际出发,克服资金不足、专业力量不足的困难下,借助各方面力量率先在闽北地区以“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努力打造精品临时展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未来五年,南平市博物馆列展览工作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借助社会力量,搭建展览平台。闽北历史悠久,为了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借助社会力量,为有热情的民间藏家搭建展示平台;二是加强馆际交流,引进精品展览。在精品展览引进已有的成绩基础上,扩大馆际交流范围,同时提升展览策划专业水平。
(二)挖掘地方文化,打造品牌展览
“不仅要引进来,还得走出去”,为了打造好闽北文化“金色名片”,守住闽北记忆。我馆立足闽北文化,整合馆内外资源,通过与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合作,一系列特色展览走了出去。《闽瓷遗珍-茶洋窑出土瓷器展》先后到青海、陕西耀州、福州、三明、永安等地展览;《忘不了的乡愁--闽北古村落、古建筑摄影展》先后在福建博物院、青海省民俗博物馆举办。每到一处,这些凝聚着闽北人文气息的展品,都能获得专家和观赏者的赞誉,反响很好。我们结合闽北本土建窑瓷器文化宣传需求,继续打造《见盏—寻味千年造盏工艺》建盏实物展到贵州、辽宁等地举办。拓宽对对外交流渠道,既展示了南平市博物馆打造自身品牌,也让外界从文物文化中了解南平,认知南平,真正做到了“让文物活起来”,为推广闽北历史文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对外交流的道路越走越宽。
(三)加强文创产品开发,促进旅游经济建设
提供馆藏文物资源,和社会力量合作开发文创产品,达到双赢目的。充分运用信息、互联网、多媒体、新媒体等技术手段,增强公众对博物馆的认知与互动,适应文化休闲经济的需要,健全博物馆纳入文化旅游体系的政策制度,使博物馆成为所在区域重要的旅游资源,实现博物馆全部纳入国内旅游精品线路,并积极纳入国际旅游精品线路,促进旅游经济建设。
(四)保障经费投入
努力提升博物馆等级,提升博物馆免费开放资金量,争取地方财政加大对博物馆的投入,保障博物馆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加强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
五、南平市博物馆事业发展目标
以全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依托,借中央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东风,大力发展南平市博物馆事业。 力争到2020年,南平市博物馆达到国家二级博物馆标准,基本形成形成层次清晰、特色鲜明、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博物馆体系,基本实现博物馆管理运行的现代化,基本建立运转协调、惠及全民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博物馆文化深入人心。
南平市博物馆
2015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