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口、溜肩、扁鼓腹、斜腹下收,平底微内凹,灰胎施青釉,釉色泛黄。
水盂又被称为水丞、水呈或水中丞,《说文解字》中说“盂,饮器也,”可见盂原来是作为盛放饮品的器具。目前出土最早的文房水盂,是1996年南京栖霞东阳镇汉墓的青釉蛙形水盂,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将水盂作为文房用具整理出书的是南宋末年赵希鹄所著《洞天清禄集》中的“水滴辨”:“余尝见长沙同官,有小铜器形如桶,可容今一合,于右军研水盂,底内有‘永和 ’二字,此必晋人贮水以添砚池者,古人无水滴,晨起则磨墨汁盈砚池,以供一日用,其尽复磨,故有水盂”。清晰地介绍了水盂及其用处。唐宋时期,文人好古,文房用具形制多仿古而造,风格清雅,瓷质水盂仍是主流,各大窑场的精细瓷器品类中均有水盂。
敛口、鼓腹、浅圈足,白地青花,腹部绘缠枝花卉,青釉部分泛紫、晕散,灰白胎。
在明代文人屠隆的《文具雅编》中介绍了四十多种文房用具,其中就有水盂。明代学者高濂所写的《高子书斋说》中也写道:“书斋宜明朗、清净,不可太宽敞。明净则可以使心舒畅,神气清爽……书斋中设长桌一张,古砚一方,旧铜水注一只,旧窑笔格一架,斑竹笔筒一个,旧窑笔洗一个,糊斗一个,水中丞一个,铜(或石)镇纸一条。”这是一份文房陈列的“标准清单”,水盂也被列为其中,说明此时的水盂被名正言顺的列入了文房用具之中。
敛口,圆腹,圈足,形似钵,灰白胎施蓝釉,釉色蓝中泛紫,釉面莹润有光泽。
到明清时期,文房所备之物已一应俱全且更加的细致化,审美理念、工艺技巧更臻完善。水盂的釉色更为多样,有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青白釉、天蓝釉、仿官釉、汝窑等,且造型不一,如尊式、钵式、盂式等,不拘一格。清代水盂的流行与繁盛,也离不开文人对书斋文化的喜爱、重视与推动,文人日渐追求一种窗明几净、赏心悦目的书斋环境。水盂虽小,但正是由于小巧雅致,易于把玩,成为文人的观赏把玩之物,它承载的不仅是文房雅趣也承载着古人的审美及精神世界。
参观时间: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
参观预约电话:0599-8602636
办公室电话:0599-8612820
电子邮箱:npbwg@163.com
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马坑路266号
官方网站:http://npbwg.org.cn/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南平市博物馆